關羽那充滿英雄傳奇的一生,由將而候而王而帝而圣,一生忠義仁勇,誠信名冠天下,是中華民族的道德楷模。數千年來備受海內外華人推崇敬仰,并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后期上至帝王將相、下至士農工商廣泛頂禮膜拜的神圣偶像。
關羽去世后,逐漸被神化,被民間尊為“關公”;歷代朝廷多有褒封,清代封為“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”,崇為“武圣”,與“文圣”孔子齊名。關羽死后頭葬在河南洛陽,身子葬在湖北當陽,民間稱關羽“頭枕洛陽,身臥當陽,魂歸山西。”
生于山西解州的關公和植根于山西晉南的晉商,是讓山西人民引以自豪的兩大文化符號,因為二者天然的地域關系,使得關公歷史性地成為晉商的保護神和精神偶像。
關公還是晉商心目中的財神,其地位遠超趙公明、范蠡、比干、管仲。晉商將“義不負心”的關公尊為武財神,尊為保護商賈之神,所到之處,以會館為載體,到處建關帝廟,全國達30余萬座,幾乎百里一座。
山西歷史上曾建有各類關廟近 3萬座,幾乎遍布山西各地。據不完全統計,山西仍現存關帝廟 1036座。1956年臺灣登記有廟宇16000余座,其中14000座是供祀關公,至今臺灣仍有關帝廟 400多座。真是“村村建有關帝廟,九州無處不焚香”!
晉商走秦隴、涉大漠、下吳越,牽車服賈,歷經磨難,而能成為全國十大商幫之首,除了堅韌不拔的毅力外,靠的也是關公精神中的義字。晉商以關公作為精神支柱,以關公的義氣來教育約束同鄉、團結同行,把誠信作為人生信仰。
關公是晉商商業人格升華的催化劑,關公是晉商商幫團結的粘合劑,關公是晉商文化的載體或符號,關公就是晉商在商戰中的道德信用卡。
關公精神是晉商文化發展的宗旨和淵源。關公崇拜的實質,就是晉商對儒家文化中忠義信智仁勇等倫理道德的信仰,實質上就是彪炳日月、大氣浩然的中華魂。關公崇拜是中國宗教發展中三教歸一的結晶??梢院敛豢鋸埖卣f,如果沒有關公崇拜,就不可能有晉商稱雄中國商界500年的輝煌歷史。
什么是關公文化呢?其實就是四個字:“忠義仁勇”。關公對國以忠,待人以義,處世以仁,作戰以勇的精神,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滲透著儒家的倫理道德精神。
關公文化中還兼有儒家文化所奉行的五種道德品行: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千里尋兄謂之仁;華容道放曹謂之義;保嫂秉燭達旦謂之禮;水淹七軍謂之智;單刀赴會謂之信。千百年來,人們崇拜關公,本質上是崇拜關公高尚的道德人格。
手機:18636195500 電話:400-6600-062
郵件:462388460@qq.com